临近岁末,在线教育在迎来了2014年最后一波投资高潮。继YY收购了郑仁强团队和环球网校之后,昨天好未来宣布向互联网教育公司果壳互动注资1500万美元现金,并购得其少数股东权益。
这波年底扎堆“有钱就是任性”的节奏,其实只是2014年的缩影。据教育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从2013年至2014年11月,共有149个在线教育项目获得投资,金额达9.1亿美金;仅十月份,国内在线教育投融资总额超过5亿人民币。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线下教育机构成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不断推动着热钱翻滚。那么这些传统教育的大佬们的投资逻辑到底是什么?是助推烧起了一把虚火,还是真的嗅到了背后的商机?
“曲线加小跑”的好未来
作为以奥数培训起家的教育机构,好未来今年开始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但相比自身的“互联网化”变革,好未来对于在线教育创业公司的热情度高得惊人。今年5月,好未来宣布计划发行 2 亿美元可转债,用于支持公司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投资。
从下半年的投资动作来看,好未来确实“出手阔绰”,相继“入驻”美国英语备考应用LTG Exam Prep Platform;美国创新性本科教育机构Minerva大学;国内3-12岁儿童学习平台鲨鱼公园;职业在线教育平台CGMentor等国内外在线教育企业,遍地开花。
好未来的投资策略为:通过投资、并购、参股等方式,与自身形成优势资源互补,扩大业务链条。据好未来内部人士透露,未来就是做好K12的教学部分,剩下的在线教学领域愿意跟所有同行合作。
那么好未来为何会选择“广撒网”这条路径呢?作为传统的线下机构,在线教育浪潮的强烈冲击,可谓是无一能幸免。如何求变?既有业务模式的禁锢让好未来短时间内无法找到突破口,转而避开内部重整,“曲线小跑”的节奏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版图布局”。
“清醒而智慧”的学大教育
而今年在转型O2O方面,动作颇多的学大教育,投资市场的出手频率显然不如好未来。不过从之前的蔚蓝、励步到最近的极课大数据,仍可以看到学大投资清晰的核心主线,立足三个维度的投资逻辑:个性化、在线化、终身化。首先是对于享受个性化教育的各层次延伸与拓展,同时与现有的e学大平台相互补充促进,提升用户体验,扩大生态圈;更好的覆盖不同年龄段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如学大教育刚刚投资的极课大数据。据了解,极课的核心优势为拥有一整套基础教育学业采集与学情追踪反馈系统,可以通过采集、存储常态化的学业信息,集中式动态学业管理,利用先进技术,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同时依此为基础,形成学习和行为相关增值方案,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
学大CEO金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育企业不可能将投资并购作为核心竞争力,应将其看作是补充和布局。“教育行业,尤其是线下业务,是非常依赖人的,这和互联网行业并不相同。”
从年初e学大平台的推出,O2O模式的探索,再到未来双生态系统的布局,可以看到学大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本投入了自我革新,专注在擅长的领域,夯实深耕的地基,才不会令“同盟矩阵”成为空中楼阁。
“有钱却焦虑”的新东方
与好未来相似,新东方俞敏洪目前应对在线教育的主要策略中投资也是重点。但新东方的投资逻辑更偏重内部孵化独立子公司来试水,形成矩阵,例如新东方在线推出的直播开放平台酷学网、OK中小学学习系统、讯腾网、酷学网;或向外寻觅些项目成立合资公司,以此来弥补完善新东方的全产业链条,如与决胜网这样的平台合作。目前新东方已经投资了十几个教育项目,包括纯线上和O2O的模式。
从新东方投资的企业来看,质量和数量均不如好未来那些高大上的“手笔”,对于刚刚成立洪泰基金的俞敏洪来说,根本原因应该不是缺钱,对于本身业务就十分庞杂的新东方来说,如何理顺主次业务的投资优先级?如何火眼金睛一击即中?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焦虑的老俞期待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可能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纵观2014传统教育机构的投资热潮,真金白银的大量涌入,确实给创业企业创造了更多生存下去的机会,也让传统机构的转型有了另外的通路。但是随着在线教育膨胀的泡沫开始出现破灭,类似好未来这样的激进投资战略推行起来仍颇多风险。在线教育企业“教育基因”普遍不足的缺陷暴露无遗,逐年增高的“死亡率”让他们的创业前景并不是一片光明。是否把自己的未来就这样押宝?套用一句最朴实的忠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