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频现问题平台,能否引入担保公司再成焦点。
临近年关,P2P网贷因刚性兑付、资金短缺等,而引发的问题平台或者跑路平台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在十月份单月问题平台创下38家新高后,11月问题平台继续升温,高达39家,再次刷新单月历史新高。
据了解,这些问题平台大多数为吸引投资者目光,一方面给出高额收益,另一方面平台承诺保本保息,且引入担保公司。如果平台本身就是为了诈骗而存在,一旦跑路,那无论再多的承诺以及担保就无意义了。
平台引入担保公司对投资者来说似乎万无一失,从表面上看借款人一旦逾期或者出现坏账,都有担保公司为其买单,但担保公司真的能够承受兜底之痛吗?如果引入的是不规范的担保公司,或将加速平台风险的爆发。
但是如果平台自身不给于投资者任何承诺,同时也没有担保公司为坏账买单的平台,所有的风险都让投资者自己承担的话,就更难以让投资者接受。
近期以贷帮网为首的若干平台,在出现逾期坏账之后拒绝为投资者兜底,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也再次将P2P行业如何“去担保化”推上了风尖浪口。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内P2P网贷仍处于行业的初级阶段,平台自身风控系统还不完善,严重缺乏投资者教育。如果平台完全撇清借贷关系,只作为纯粹的信息中介,接入担保制度是大势所趋,也是顺应监管方向的选择。
但是,接入担保制度仍旧存在很多潜在风险,投资者如何识别平台后面的担保公司是否为有效担保呢?
P2P“去担保化”处于起步阶段,两大方向值得探究。
早在8月份,银监会官员就提出了P2P行业监管方向,包括P2P机构应该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平台。即平台不得自身为投资人提供担保,不得为对本金或者收益作出承诺,不承担系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只是信息的提供者以及捏合者。
官方提出的“去担保化”是存在一定争议的,其意是平台不能提供担保,是否可以引入第三方担保,或者设立风险保障金制度,将保障金托管在第三方机构,与平台充分隔离。这些在监管政策下来前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其提出也就意味着这些趋势都是P2P平台未来监管的方向。
如果P2P平台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当平台出现坏账时,第三方担保公司要有足够的实力为这些坏账买单。所以平台在选择第三方担保公司,要考虑到该担保公司的综合实力,能否为坏账兜底。
另一个方向,平台设立风险保障金,即平台从每笔借款借款项目中提取相应的资金放入风险保障金账户,用于弥补借款人逾期还款时对投资者的垫付还款。
但该模式仍旧存在一个问题,当平台同时出现多个坏账时候,风险保障金能否全面的覆盖这些坏账呢?当风险保障金不足弥补投资者损失时,超出部分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还是续投后弥补呢?这些都是业内探究的焦点。
担保公司能否承受兜底之痛?好又贷多重机制防范风险。
在引入担保公司的平台中,大部分平台引入的都是资本实力相对薄弱的担保公司,这就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就是当平台出现多个逾期坏账时,这类小额担保公司能否覆盖所有的坏账呢?据调查,这类小额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一般在1亿以内,如果平台出现几个亿的坏账,就算把整个担保公司搭进去,也是无法兜底的。
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征信系统是很不完善的,担保公司接入央行下属征信系统并不能够大面积覆盖民间的借贷群体,民间的借贷系统也亟需要完善,所以完成借贷企业的征信调查,其成本是高昂的。对于担保公司来说,把控风控关口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那如何才能保障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将投资者的风险转嫁出去呢?那就必须保证平台引入的担保公司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为平台兜底,首先,在担保公司信誉上要有保障,最好有较高的知名度,在财务信息方面能够公开、透明;然后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这也是能够形成有效担保的重要前提,当平台出现坏账时,能够为其消化坏账。
近期出现了由实业集团为P2P平台提供担保的案例,譬如好又贷平台就由市值超20亿的勤上集团为其提供担保,这种担保相对于担保公司,其保障力度更强。
据悉,好又贷平台首创提出了“先行赔付”的理赔方式,还设了500万的风险保障金放在招商银行专户,由银行进行监控及托管,一旦出现逾期项目,平台在逾期当天就启动风险保障金为投资者先行垫付全额本息。
好又贷还公开了其托管在招商银行的风险保障金账户及查询方式。目前设立银行托管账户的平台全国仅有两家,好又贷是继人人贷以后的第二家采用此模式平台,相信这种托管方式,有利于保障投资人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