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我的余额宝,到了该说分手的时候。
余额宝自2013年上线以来,苦心引领宝迷以及普罗大众进入了解并参与互联网金融,给人们带来一个挣脱银行低息收益的契机。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因余额宝
的一炮走红而急剧升温,可是,居功但不一定至伟。以下内容,笔者仅从投资者与金融行业的角度来管中窥豹,针对余额宝谈些自己的看法。
余额宝为投资者贡献什么?
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余额宝的创新之初就是为了满足投资者规避风险的本质需求。上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风险的上升刺激了对降低风险功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时也激发了金融机构寻求满足这种需求的动力。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的降低也刺激了市场组织者的制度创新。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只有能满足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经历市场的优胜劣汰生存下来。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由于余额宝是在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的条件下产生,它只能暂时满足存款人获取相较于银行更高利息收益的需求。正是因余额宝创始之初的这一特性也注定了余额宝原先的高息时代只是暂时的,无法持续长久。随着资金供求格局缓解、监管框架日趋完善、余额宝类产品之间竞争加剧,余额宝们的吸引也相对下降。待高息时代离开之日,就可能将是余额宝寿终正寝之时。
余额宝为金融行业贡献了什么?
余额宝的创新其实是规避既有管制的结果。由于金融部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任何一个国家,金融业都是管制最严格的部门。行业管制妨碍了金融机构的获利能力,为金融机构规避管制提供了动力。如果管制约束过于苛刻,逃避管制可以获得大量利润,那么这种钻空子的创新就会发生。余额宝便巧妙的钻了这两个空子。
你可能要说,余额宝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难道央行老大没有态度么?是积极支持,还是谨慎默许?
答案应是后者,这是由创新主体与管制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决定的。
创新成功的重点:余额宝的创新因其在推广之初依托于阿里庞大的电商体系,使得其在监管部门因其市场接受度过高,使得管制当局只能以默许的态度适应创新,并只能对管理制度框架本身进行调整;这就可能会激发创新主体再在新的管制框架下继续寻求新一轮创新。
仅仅从都具备灵活存取这一特性的宝类产品来看,余额宝除了其市场占有优势以外便无再大的竞争优势。从下表一些主流宝类产品细节特性对比便能看出。
天猫宝:其实是阿里为了拯救余额宝的相关产品之一,阿里还相继推出了娱乐宝、管货宝、物流宝等。不难看出,阿里做的是细化余额宝市场的战略。
理财通:作为腾讯旗下的理财产品,其主要是为了与阿里进行渠道之争,不妨将其就归为腾讯的“余额宝”。电商在互联网金融之间的竞争若是没有强有力的金融产品链供给,那么最终的相关产品用户流失也在所难免。
活期宝、活钱宝、日盈宝:由于以上三者都诞生自金融家庭,本源即金融,虽其不具备阿里余额宝与腾讯理财通的渠道优势,但由于其拥有成熟的金融产业链模式,只是欠缺互联网思维以及渠道拓展方面的能力,然而,这些能力靠后天培养便能取得,可是想要拥有金融属性却需要伤筋动骨,追溯本源。同时,这些金融家庭诞生的产品在收益与风险把控方面则更加能迎合大众投资者,从而更能适应金融大环境的优胜劣汰。
亲爱的余额宝,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跟你说一声,对不起,我要和你分手。你的劳苦以及贡献我们都看在眼中,但眼看着你一路下跌的收益以及每一次收益破5、破4(有可能即将破3)的事实我都一再的动摇。但这一次,眼看这像撒哈拉一般无法挽回的收益,我屈从了我那曾被雪洗过而又经历沧桑的良心,只好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是要谢谢你教会了我们大众人士参与并了解金融,创建了互联网金融时代。最后再推心置腹的说一句:对于金钱来说,我们是理性的,不会像锤子的粉丝为罗永浩的情怀所买单;也不像小米粉丝们,为了小米团队的服务而买单。故特此声明,珍重,我逝去的爱——余额宝。